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曾歷經劇烈的市場動盪仍屹立不搖。如今,該公司的資訊長能否協助這家令人欽佩的公司在這波數位付款革命中繼續存活呢?

當西聯匯款於1851年橫跨美國邊境發送它的第一封電報時,它面對的是技術相互競爭、且互不相容的競爭對手。1860年,一只建構首度由大西洋沿岸至太平洋沿岸電報系統的知名合約,穩固了該公司的市場主導地位。但同時,西聯匯款已經開始多角化經營,從單純字句傳送、到後來也開始傳送金錢。2006年,西聯匯款發送出它的最後一筆電報。如今,這家營業額達57億美元的公司賺的錢大多是來自向匯款及付款的人們收取的費用,以及在200多個國家之間進行匯率套利交易。

即使成立至今陸續經過鬥志旺盛的轉型,但是那並不能保證未來前景無虞。西聯匯款的業務主要是透過人親自處理、處理的是現金,而且是處於一個金融卡、數位貨幣及行動付款愈來愈普及的世界裡。

執行長Hikmet Ersek表示,他尋找數月才找到一位適合的資訊長來擔綱領導這項重責大任。任職兩年後,這位適當的人──David Thompson表示,網頁及行動技術、加上幾項無可取代的專屬系統是不可或缺的。

去(2013)年,該公司取得一項技術專利,可以在金融交易期間發送指紋、臉型及其它生物特徵資料。有時候,人們缺乏出生證明、身分證及其它足以證明身分的文件,像是位於菲律賓偏遠地區的人。西聯匯款取得主管機關的允許,可以在這些地區使用指紋取代上述證件。

Thompson表示,這點子是來自西聯匯款當地團隊,包括IT員工。他表示,他讓技術人員駐紮在全球各個不同地區協助資訊科技人員將文化規範及細微差別納入考量,「我不想要我們成為業界裡什麼都不了解的龐然大物。」

自Thompson來之後,他試圖讓資訊科技貼近業務需求。他利用Hadoop叢集及Tableau回報工具建立起分析實力。他還在全球三個策略性位置指派了六名資料科學家駐紮,兩名在美國、兩名在印度、兩名在中國。

與其必須苦苦等待丹佛總部的分析人員起床開始工作,行銷、業務及營運人員可以傳送詢問指令給隨時待命的資料科學家。他表示,全天候式的分析可以維持那股動力。「我們的業務是一天42小時,一星期七天無休,我們日日夜夜不間斷地在接獲問題。」(文/Kim S.   Nash 譯/黃貝玲)


CIO見解

信義房屋集團資訊長蔡祈岩博士     

 

 

對於西聯匯款這樣遍布於各產業的龍頭企業而言,一定很希望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網際網路吧?如果沒有網際網路,他們就可以繼續高枕無憂、繼續在熟悉的遊戲規則中和熟悉的手下敗將們和諧共生、高階主管們也可以繼續互相找樂子又坐領高薪…就像封建時代的貴族一般,空虛地高貴著。

可惜事與願違,網際網路正在顛覆所有行業、正在推倒每個角落的封建高牆,今天所有產業的領導廠商都開始正視網際網路的威脅與機會,但是我們回頭看看歷史就知道,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就是他們最沉重的包袱,要扭轉這種「被革命」的宿命並不容易,我列出幾個原因如下:

一、企業內說話最有份量、掌握最多權力的,都是把守著最大利潤池的主管,他們滿足於現狀、每天都從這池子獲得立即的滋養、扮演者資源分配者與秩序維護者的角色,當然也時時刻刻注意著水位高低,運用影響力讓整個企業聚焦於這個利潤池 - 即使大家都知道這個池子正在慢慢萎縮,終至消失。

二、人的壽命有限、專業經理人的任期更短暫,在「不改變就是等死,改變就是找死」的選項中,經理人都傾向於「不做出可能會馬上死的決定」 - 也就是決定等死。

三、成功的企業習慣於傾聽客戶的聲音、專注於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且會不斷在客戶群之中鎖定最高價值的客戶,這是成功的企業過去之所以成功的關鍵。但是互聯網侵蝕一個行業時,大多是從最低價值的顧客開始,並且是採用低價策略切入,而行業的舊有領導廠商面對這樣的變化,千篇一律的反應都是「放棄那個不值得經營的紅海,專注於高價值藍海」。

那該怎麼做呢?以下是我的建議:

一、正視IT這個時代主流,CEO和經營團隊必須下決心「這是無法逃避的長期趨勢,無論如何要順向掌握住這個機會」。

二、CIO要帶動經營團隊認真學習IT知識,CIO必須無私地分享他的「IT視野」給其他高階經理人。

三、可以考慮將組織切割為二個較為獨立的單元:一是現有利潤池的經營團隊,二是尋找互聯網利潤池的遠征軍,盡量減少兩個團隊之間的資源排擠關係。

四、CEO面對IT世界要多聽多想多學、多結交專業優秀人士,克制自己做決定的衝動,放下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和哲學,用新人的心態與團隊一起成長。

===========  本文發表於CIO雜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