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誠品是我非常欣賞的公司,內部文化也很好,員工都質優、心正,這是一個不斷根據客戶回饋持續精進的績優企業,可以說是台灣書店的領導品牌。但是,為什麼誠品網路書店一直做不起來?

也許有人要抱不平說誠品網路書店其實做得很好,服務品質佳而且比博客來更能提供誠品顧客優質服務....

的確,誠品網路書店(或者說誠品網站)如果用「官方網站」的角度看,不能算做不好,但這是實體的「誠品書店」的延伸服務網站,不是「誠品網路書店」

如果由「網路書店」的角度看,不論是流量、到達率、訂單量,誠品都遠遠落後博客來(估計相差十倍),落後的幅度可以說「誠品」已經出局了。

1176_200906081446461.jpg  

 

為什麼誠品網路書店做不贏博客來?

有人認為是因為誠品沒有找到優秀的電子商務專家、在電子商務投資不足。我想,這是結果而非原因,我們不可倒果為因。

有人認為誠品的企業文化不夠「殺」,不適合網路世界的競爭法則。但是照這樣看夠「殺」的金石堂怎麼也一樣呢?不「殺」的網家(PCHOME)也做得很好啊!

有人認為因為領導人不懂網路,導致決策太慢。我想,吳董事長不懂的事情很多,誠品都能做得好,企業規模到一個程度,專業都不是大問題,而且績優企業的授權制度也不會阻擋好的決策。

我認為,關鍵只有一個,就是「誠品網路書店」沒有辦法在企業內部與實體的「誠品書局」競爭!

 我舉一個例子:誠品網路書店的企劃人員若提出「XXX活動期間,網路購書全面七折,且到誠品門市取貨免運費」的活動,勢必因為會立即影響來店客戶的消費行為,導致店面利潤下降、影響品牌形象、影響整體定價策略、影響店面老客戶權益....等等考量而在內部被封殺。

對於誠品書局來說,直覺的想法一定是把「誠品網路書店」設置於企業內部,一方面可以共享企業的基礎建設、其他部門資源;另一方面也方便利用既有的資料庫、資訊系統、書籍供應商、物流系統等等。這些都是「誠品網路書店」相對於「博客來」的巨大優勢,理所當然要充分把握啊!

但是這些巨大優勢也就是「誠品網路書店」的最大桎梏:

一、這些「基礎」都是基於原本的實體生意的需求而建,未必符合網路經營的需求,修改這些龐大的系統可能比博客來從頭來過的成本更高。

二、伴隨著這些資源而來的是整個公司的既有思考模式、運作流程、決策方式,甚至是「到處林立的山頭」,對於一個剛起步的事業單位,恐怕是阻力遠大於助力。

三、更關鍵的是「誠品書局的既有顧客」每天不斷地與「誠品網路書局的潛在顧客」爭奪公司內部資源,不論董事會多麼信誓旦旦要支持新事業,在企業運作的底層、在每一個日常操作的細節中,處處都是新舊客戶的衝突,雖然高層「說」新客戶很重要,但是不論是從營收、毛利、利潤、顧客貢獻度哪一個角度看,舊客戶才是企業今天的衣食父母,守著舊客戶雖然是等死,放棄舊客戶卻是找死,在企業中畢竟「等死」的決定是比較容易「做」的。

所以,誠品或金石堂雖然在網路書店的戰場上,看似擁有全面性的先天優勢,大有「最終成功者一定是這兩者之一」的氣勢。但是,在我看來是恰恰相反:「誰都有可能成為網路書店的龍頭,就只有誠品跟金石堂不可能!除非他們的實體書店都發生嚴重虧損且關門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ock 的頭像
    rock

    Rock蔡祈岩的午餐時間

    roc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